隨著工業互聯網的推進,通過工業互聯網為產業賦能,而工業領域最需要賦能的是生產管理人員,工業互聯網平臺要為生產管理人員賦予什么能力?哪些能力是關鍵,根據掌握的信息,排產是企業管理人員最重要的能力。
APS是排產的賦能工具
對于勞動密集型產業,人工的利用效率是關鍵,如果能夠將員工的生產計劃的好,將極大的降低成本。所以現在對于勞動密集型的企業,最稀缺的就是能夠制定好生產計劃的管理人員(有的是車間主任,有的是廠長)。從2015年,就從很多渠道反饋服裝生產企業和家具企業現在最缺的就是廠長,哪怕提高工資,仍然不容易找到能夠排產做的很好的廠長。
既然排產需要很強的能力,排產的門檻相對較高。通常降低門檻的方法是通過工具,來降低門檻,從而擴大供給。
APS排產工具,將有計劃、排產的經驗、規則固化到軟件上,降低排產人員的技能門檻,讓沒有經驗的廠長,借助這個工具,可以排出與經驗豐富的廠長水準相當的生產計劃。
隨著中國人力成本的增加,中國制造業必需解決成本的難題,未來APS優化生產效率的需求將急劇增加。
所以未來想介紹排產的一些基本邏輯與數據,相關的工作人員,可以根據這些數據和邏輯,可以做粗略的表格。
未來排產工具APS需求會增加,這些數據和邏輯可以是APS的最基礎的數據和邏輯。
APS的最主要輸出是生產(排產)計劃
APS工有多種定義,有高級計劃系統(Advance Planning System),高級計劃排程(Advance Planning and Scheduling)。無論怎樣,計劃和排產的邏輯是類似的,差異在于計劃還是可以變動的,但排產正常應該不變,計劃和排產的時間顆粒度不同。
APS的主要輸出是生產計劃或排產。生產計劃可以從多個維度看:從設備(或操作員)維度,是這個設備(或操作員),看到的一系列的操作過程;從訂單維度看,是這個訂單產品以及產品需要物料相關的一系列環節的制造、開始時間。
最簡單的例子
假定一個產品,全部是由外購物料組裝而成(產品只有一層BOM),那么對這個產品訂單的排產是最簡單的,根據訂單的交付時間,依據生產提前期,可以排出這個訂單最遲計劃開始生產時間(LPST、Latest Planning Start Time);根據物料準備好時間以及資源可利用時間,可以計算這個訂單最早計劃開始時間(EPST,Earlers Planning Start Time)。而計劃的生產時間(PST,Planed Start Time ),可以選擇在EPST和LPST的最晚的。
正常情況下EPST應該早于LPST,如果EPST晚于LPST,意味著這個訂單會延遲。APS工具最重要的一點是選擇最佳的排產或計劃,降低延遲訂單的比例。
下圖是PST的邏輯。這個訂單產品的生產結束時間遲于期望時間,屬于延遲交付。
其中部件1,因為物料延遲的原因,EPST晚于LPST,導致最終訂單的延遲。而部件1的延遲,導致部件2與部件1的不同步,形成了WIP庫存。
從訂單維度看,PST是APS的最終輸出!
PST={EPST,LPST,當前日期}中,最遲的日期(在沒有特殊指定的默認邏輯,有些工藝要求不同,會有差異)。
下一篇文章,將介紹LPST和EPST的計算邏輯。